Archive for 12劃
敬塑救苦、三官、財神、藥王四殿聖像記
敬塑救苦、三官、財神、藥王四殿聖像記(1990)
夫神理微密不可測,禱請感格系諸像。北京白雲觀舊有諸神殿,瑞相嚴凝,光儀殊絕。自遭劫毀,尚存四殿,神像未復。圓玄學院慨其神容不作,人曷皈依,爰秉仁不獨善,上德不德之心,贊輔襄助三萬港元,遂使靈姿煥然,瑞相赫奕。當茲功德圓滿,勒石勒記,用垂不朽...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丫髻山玉皇閣碑記
御制丫髻山玉皇閣碑記(康熙五十四年1715)
距京師百里有山曰丫髻,肄懷柔縣,兩峰高聳,望之如髻,故得是名。自元明以來,號爲近畿幅地,因上有碧霞元君之□。是以每歲孟夏,四方之民會此祈禱者,駢肩叠迹,不可勝計。古稱積高之區,神明所舍,况茲山北倚紫塞,南拱神京,岡巒回合,蜿蜒磅礴而鍾秀。於是則... 碑記全文請按......
欽造岱嶽靈應玄妙金像碑
敕賜護國洪慈宮碑記(天啓四年1624)
賜進士第、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 文淵閣大學士、知經筵日講、制誥、實錄總裁博陽朱延禧撰
賜進士第、通議大夫、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
... 碑記全文請按......
創建真常觀記
創建真常觀記(至元十二年1275)
真常觀,長春宮之別院也,真常李公所創,因以名之。初,宮之西正與朝元閣相直,可一里所,有廢地一區,荊棘瓦礫,翳蔽封塞。蓋兵火之餘,戶口稀少,居人惡其荒僻無鄰,莫肯居焉。一日,真常杖屨偶過其處,披荊棘,躡瓦礫,登北阜之上,周覽四顧,徘徊久之,謂從者曰:此可居...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重修西頂廣仁宮碑
御制重修西頂廣仁宮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
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四時爲春,在四德爲仁。《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自古帝王茂對育物,四海之大、萬民之衆,以及昆蟲草木之微,各遂其生者,無非體天地好生之德以流澤於無窮也。《易·繫辭》又言:乾大生坤,廣生則是。生物之功,天始之而地更廣之...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東嶽廟碑
御制東嶽廟碑(正統十二年1447)
朕惟天生萬物,必資五行四時之佐,而後能成生長收藏之功;君主萬民,必嚴五嶽四瀆
之祀,而後能成惠養奠安之政。是故聖王之制,祭祀能禦大灾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觀於舜陟帝位與夫巡守四方,必望秩於山川,武王大正於商,必告所過名山大川之類。是已,而况君爲百...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真武廟碑
御制真武廟碑(永樂十三年1415)
明成祖
朕惟凡有功德於國者,無間於幽冥,必有酬報之典。天下之際,理一無二。惟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乘運龍飛,平定天下,雖文武之臣克協謀佐,實神有以相之。肆朕肅靖內難,雖亦文武不二心之臣疏附先後,奔走御侮,而神... 碑記全文請按......
募建田峪鋼骨水泥橋記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刻立,李靜慈撰並書。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田峪水泥橋橋頭,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丁丑春暮,於自鳳翔奉調,承之斯土。莅事初,說經台監院雷道士明物,以募建田穀鋼骨水泥橋來告。工成攝影,請予文諸石。按志乘載,邑... 碑記全文請按......
*黃蘊錦樓觀題咏刻石
清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1846年3月12日)刻。黃蘊錦題書。
題詩刻於清雍正十三年《重修說經台記》碑陰。碑文七行,行書五言律詩一首。詩文如下:
素有烟霞癖,今朝策蹇來。正逢老]君旦,一上說經台。樹亞綠侵袂,峰高]青入杯。誰解參衆妙,俯仰劇興懷。... 碑記全文請按......
衆善舍齋文序
清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刻立。趙來成撰,高復義書。李春茂、馬吉文鐫字。
碑爲圓首方座。高1.5米、寬0.55米、厚0.18米。額內正書「皇清」二字。碑文正書,11行,滿行30字。竪於說經台前院東側。碑身完好,字迹清晰。碑陰刻舍齋衆善姓名。
錄文:
...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