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4劃

文昌宮興建廟工碑記

文昌宮興建廟工碑記 年份:公元1875 汪濊       先王神道設教,崇德報功,祀典之隆重,未有盛于今日者也。嘉慶以來,詔行天下,通祀文昌。儀制之優,悉視關帝。純陽頒祀,亦即繼起。爰考嘉慶六年初奉朝命,直省府廳州縣,各立文昌帝君專廟,有司春秋致祭。純陽呂祖,亦以十年列入通祀... 碑記全文請按......

文昌帝君洗硯池碑陰記

文昌帝君洗硯池碑陰記 年份:公元1863 何慶恩       渠邑大悲閣,在石子岡下,側有池,廣不盈丈,為帝君洗硯池。道藏文昌化書載:帝君當停鸞石子岡。舊傳即此。     康熙中,縣尹侯公承垿始立碑以表之。歲久碑圯,詩碣尚存,然池之淤塞久矣。     夫帝君之靈昭... 碑記全文請按......

文昌行祠募化工竣碑記

文昌行祠募化工竣碑記 年份:不詳 士民       凡事非合數百家之糜費,創建必難有成;非積數十載之經營,規模必難大備。地不厭其小,人不厭其遠,時不厭其久,用不厭其多,孰為之前,孰為之後,樂善不倦,乃巋然為祠廟之巨觀。匪直人力使然,其神聖所憑依乎?     梓邑實文昌敷... 碑記全文請按......

文昌閣序

文昌閣序 年份:不詳 劉榮新       昔先輩論文,有曰風、鋒、峰者,何也!余思之矣。曰度、曰雅、曰流,風之略也。曰利、曰鍔、曰銳、鋒之義也。而要其極,則莫善于層巒疊幛,特起文筆,峰之為最焉。蓋峰迥則風不平而波瀾生也。峰秀則鋒不露而雄渾出也。峰之所系大矣哉!     ... 碑記全文請按......

五龍臺碑記

五龍臺碑記 年份:不詳 石文卓       天下事善創者基不拔,善繼者力不朽。吾邑東關外水車壩,有五龍廟,古君維楨昆玉之所構也。神像輝煌,楹桷燦爛,瞻拜之下,令人肅然,但廟之規模初創,而神之香火無資,有蕭君諱金熔者,好善君子也。因與古君維楨商之。並偕古君之侄孫承宗,共助銀四十... 碑記全文請按......

天慶宮記

天慶宮記 年份:不詳 鄒長源       去安岳城北一里許,金橋北岸,舊有天慶觀。南宋王烈記謂創建于唐開元時,嘉定十二年郡守楊泰之重修。中更七代,年曆五百一十有餘。由重修之歲至明正統間,又二百三十餘年。道人劉昭字道明者三修之,改稱天慶宮。景泰七年所鑄鐘上字可徵也。   ... 碑記全文請按......

文昌祠後建觀音殿碑記

文昌祠後建觀音殿碑記 年份:不詳 王國卿   凡物之廢興成毀,非物之自為之也。得其人則興,不得其人則廢。此固理之必然,無足疑者。     如邑南門坎灘,有文昌祠,先達趙師翁所建也。今嗣君東公募修觀音殿于其後。功成,囑記于余,曰:「文昌祠,觀音寺之舊址也。寺圯鐘存,而又傳... 碑記全文請按......

天龍山重建玉皇閣記

天龍山重建玉皇閣記 年份:不詳 冉正維       天龍山發源于湖北之來鳳縣,奇峰挺拔,天矯淩空,其穿雲攫霧之奇,極磅礡鬱積之盛。由楚至蜀,迤邐南行者約二百餘里,乃開勝境于酉郡,大江里之北,周圍峭壁矗空,闊僅逾丈,有昂首天外,噓吸風雲之勢焉,名曰天龍,洵不誣矣。且其山為酉東諸... 碑記全文請按......

火神廟碑記

火神廟碑記 年份:公元1814 張乃孚       蓋聞南嶽峰高,允奠祝融之位;白華山小,聿專司炬之權。思食德于先皇,春及榆柳;稽資生于上古,義取調和。《禮》辨尊親,水之懦不如火之烈也;《易》占內外,鶉為味異于火為心也。夫火德庇人,叔度申弛禁之令;火正相士,閼伯為紀時之官。管... 碑記全文請按......

天仙觀記

天仙觀記 年份:不詳 朱有紱       觀在長龍山絕頂,距城東北百四十里,遠望上銳下圓,形如斗笠,左右及後皆空,兩溪夾繞其間,亭亭獨立,削嚴峻陂。螺旋以上,約十里許,至絕頂,則前面岡梁直亙一、二十里,崖石多作龍鱗狀。山端一峰鐵峙,峰後為天仙觀。老氏居之,供奉真武祖師。相傳極...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