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碑題筆劃排序
監修東太平寨武廟碑記
監修東太平寨武廟碑記 年份:公元1797
張錫穀
寨舊有關帝神剎,地甚隘,鄉民所捐建也。嘉慶丙辰秋杪,教匪滋擾達東,代辦川督、刑部右侍郎英善帥師剿捕,駐節斯寨,自鎮將監司,以至千夫長、百夫長,月朔望咸往瞻禮。騎從闐集,幾無容足地。總理軍務永寧道石作瑞,乃請于大帥,... 碑記全文請按......
東太平寨關帝廟鼎文
東太平寨關帝廟鼎文 年份:公元1796
英善
混元未闢兮乾坤一氣,八卦既畫兮運轉洪濛。大鈞鼓鑄兮陰陽相盪,神姦為備兮不若不逢。鐺有耳天聽德惟聰兮用能協于上下,已承天庥于無窮。
刑部右侍郎英善撰
四川分巡永寧道石作瑞篆
射洪... 碑記全文請按......
武廟忠聖記
武廟忠聖記 年份:不詳
馬瑜
帝君之忠,其聖矣乎?以忠心表見于行事,而流傳後世如此赫赫者,蓋有以也。瑜八載從戎,過太平,即謁廟虔禱。而今掃蕩妖氛,凱旋征士矣。復來此地,瞻仰神武,流連慨慕,不能自巳,用書忠聖以獻,山可夷,穀可堙,忠聖之名,萬古而長存。
&nb... 碑記全文請按......
象鼻嘴五顯廟記
象鼻嘴五顯廟記 年份:不詳
李調元
五顯之名,佛典以為華光菩薩所化,然不見于儒書。惟明祝允明所著集略有《五顯記》,引《祖殿靈應集》,言與天地同本始。逮唐光啟降于婺源王瑜家,言當血食于此。于是建宇棲之。宋大觀以後,累封王秩,宣和始封五顯迪功郎。胡升作《星源志》,則疑... 碑記全文請按......
移建文昌宮記
移建文昌宮記 年份:公元1795
王應
龍山之東,有文昌宮。舊地湫隘,廟貌不崇。神之格思,何以妥侑。人或慢神,神寧人祐。赫赫隆康,夙號名邦。偉人傑士,後先相望。名顯當時,聲施後世。以今視昔,胡為淪替。僉曰褻越,呵護無靈。宜新廟學,語豈不經。景完令郃,開門望嶽。遂俾...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文昌宮記
重修文昌宮記 年份:公元1795
鄒長濬
安岳之有文昌宮也,始于乾隆庚戌。創自明府江公,為屋三楹,中奉帝君,明顏公附焉。左接黌宮而臨奎閣,規模頗隘,既無肅穆之觀,而一切焚獻之需,亦且闕如。家紫峰伯與周雲居峗雲峰,汪鴻漸、蔡馨仙、譚靜長諸前輩,每遇誕辰,醵金詣祝,以... 碑記全文請按......
建修文武夫子宮殿碑記
建修文武夫子宮殿碑記 年份:公元1794
齊秉禮
渝城之北,有古剎曰高峰寺,距翠雲寺數里。平岡邐迤之中,孤巒突起,上矗雲霄。試一登峰送目,西則涪江左逝,飛瀨可挹;東則華鎣諸山,疊聳環峙,勢若星拱。晴雨煙巒,變化掩映,不可具狀,洵奧壤之奇觀,棲神之淨域也。
...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火神廟記
重修火神廟記 年份:公元1794
薛諧律
署榮昌縣知縣薛諧律,恭修馬王、火神、川主廟,落成之日,為文以志之曰: 榮城縣北,舊有馬王、火神、川主廟所,藉以弭火災,孳牧圉,而疏通水利也。宰斯邑者,往往虔心祈禱,為民請命,所從來遠矣。余乾隆五十六年署篆于茲。惟民之故,入... 碑記全文請按......
天師洞玉皇樓記
天師洞玉皇樓記 年份:公元1792
衛道凝
壬子之冬,十月三日,予遊青城時,常道觀住持萬本圓方修玉皇樓,屬予為文以記之。按道書,漢順帝時,張道陵嘗于此置疏璃高座,誅滅鬼眾。稱第五洞天。後以功成飛升,故建此觀。而玉皇樓則始于康熙八年,欽差塞爾圖等所建,令1其再造也。... 碑記全文請按......
遊青城山記
遊青城山記 年份:公元1792
衛道凝
自灌縣出南門,渡沱江,迤而南,復渡岷江,二十余里,乃西折,傍山行數里,至青城穀口。盤折而入,數百步,抵長生觀,即李雄國師范長生隱居處也。觀已毀,惟石礎如箕,行列尚可數。觀西山中,有石筍一,高十餘丈,秀削天成。再上乃陟山岡,谷...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