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碑題筆劃排序
豐樂場文昌祠記
豐樂場文昌祠記 年份:公元1771
尹至仁
客有問于予曰:「木鄉塘壩,舊有文昌祠,太翁先生獨以創建為志,厥後事與願違,子昆仲又續成之。然則斯祠之建,其亦有說乎?」余應之曰「唯唯,吾邑文風,宋元不可考。有明三百年,科甲人物之盛,縣城外首推屯鄉;國朝定鼎以來,亦惟此鄉... 碑記全文請按......
通山三庵鐘銘
通山三庵鐘銘 年份:公元1770
王來通
歷代帝王封號:唐太宗時封神勇大將軍。後元宗幸蜀,以冰功及于人,命飭祠宇,追功司空相國,尋封赤城王。宋太祖崇德中追封川主二郎為清源道妙真君。元文宗至順元年,侯還奏冰神之靈異,功封蜀郡李冰為聖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真武寺山門記
重修真武寺山門記 年份:不詳
溫清
署北真武山,為縣治來脈。閱正德二年碑誌,捐修殿宇者上自職官,下暨六房司典舍人而已。其為官地官修,信而可據。乃者殿宇傾圯,吏役感于前碑,慨然興修。因浼余記其始末,以貽將來,俾踵行于勿替。
余維地之興廢,存乎其人。茲非... 碑記全文請按......
麻柳場文昌閣記
麻柳場文昌閣記 年份:公元1766
高秉醇
人才之盛衰,關乎氣運。而氣運之盛衰,恒藉乎人工。誠以人工可補坤輿之缺,挽既衰之運,以默攝乎人心,而鼛乎鼓之,軒乎舞之,以善其心,以淑其身,以淳乃風俗,而振乃士氣。人工之所補,豈淺鮮哉?
達之東土麻柳場,土沃... 碑記全文請按......
關帝廟碑
關帝廟碑 年份:公元1765
張應楸
竊維一德一心,君臣並三代以上,父事兄事,情義同一體之親。典型炳若日星,仰止定于夙夜。
筠邑關帝神祠,創自有明,我朝特崇祀典,由來舊矣。應楸奉天子命,來尹茲土,甫下車,即趨普帝君1,見其節梲傾頹,旂常灰黯,心竊異之...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東巖記
重修東巖記 年份:不詳
雍可成
東巖藥師道場,創自有唐開元八年,至我宋淳祐壬子,垂五百五十年矣。閱歲滋久,風雨飄頹,僅餘石像。山隈岩角,荊棘蒙蔽。
先是,前三年始城,十二日,青居山太守金、甘大將軍履地,興版築之役,一見憐之,為除叢穢,立精舍,補聖像之... 碑記全文請按......
梓橦廟碑記
梓橦廟碑記 年份:公元1765
雍可成
嘉陵江水順流而下,計三十里許,有名龍洞者,峙然高聳,兀出群峰。前臨牛渚明月之秀,後接奇隆聖典之靈。倚石而望,青居彙空,煙雲連接;憑松而瞻,高巘曲水,清暉涵環。核其狀,誠南邑之奇觀也。
然經兵燹毀敗,完瓦無存,百... 碑記全文請按......
新修五顯廟記
新修五顯廟記 年份:公元1764
鄒大英
邑東界盤龍河,山脈蜿蜒,水泉屈曲,真若有盤龍形勢,嘉名之錫有自來矣。
左側一區,中有古基,然荒址僅存。癸未秋,會首領鄉眾修建五顯廟。越甲申冬,諸工告竣,廟貌巍峨,神威凜烈,乞余作文記之。
嗚呼,... 碑記全文請按......
真武寺記
真武寺記 年份:公元1764
徐文弼
永邑真武寺,始自前明。鼎革以來,居民廬舍蕩為灰燼,而斯寺巋然獨存,非呵護之靈歟?然風雨弗蔽,補葺之勳,埒于肇造。自雍正間,住持雪庵及僧能應復築牆垣,培殿宇,真武法象煥然新之。于是十方祗謁,對越之下,觀瞻一肅。往來遊玩,方丈之門... 碑記全文請按......
增修新川主廟記
增修新川主廟記 年份:公元1763
王家駒
吾邑前任彭公,諱維銘,楚茶陵人。治津十三年,歷有善政,修廢舉墜,足垂于後。嘗于城東郭外建川主神祠一所,其自為記既詳且悉。所云:「欲于正殿後另建李公祠,惜無力措置,不能無望于後」。後公升巴州,改任山東鄒邑。
...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