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碑題筆劃排序
改建城隍祠記
改建城隍祠記 年份:公元1857
劉毓棠
城隍祠之切于民也,猶郡邑之守令也。夫祭風雲、雷雨、山川之神,城隍之神則配而共享之,祭無祀鬼神于厲壇,城隍之神則主而遍享之。故新任之官,必先虔祭城隍,而後從政。此國家定制,明神人之不隔也。
樂邑舊有城隍祠,堂宇... 碑記全文請按......
新修乾峰塔記
新修乾峰塔記 年份:公元1856
何增元
環壁皆山也。形如柳葉,回繞溪流,龍梭為屏,五峰為座,縉雲浮其北,華蓋障其南,金劍翼其左,梅井襄其右,洵渝屬之名勝也。余以乾隆癸丑出應童子試,受知于邑侯炎魁張夫子之門。竊嘗聞之,以謂邑城西北實為乾方,宜建塔其上,以應天道,以...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圓明宮碑
重修圓明宮碑 年份:公元1855
楊澍
今者,吾圓明宮香火勿替,廟貌聿新,因仰賴神靈默以庇之,尤幸資吾師辛勤有以丕振之也。師俗姓駱,派永喜,號小君仔,本邑人。幼即沈靜簡重,不事紛華,因厭塵囂,投謁于師太馬真人門下為徒,冠巾後,遂以廟務相委任焉。先是山僻租重,每年入... 碑記全文請按......
文昌閣序
文昌閣序 年份:不詳
劉榮新
昔先輩論文,有曰風、鋒、峰者,何也!余思之矣。曰度、曰雅、曰流,風之略也。曰利、曰鍔、曰銳、鋒之義也。而要其極,則莫善于層巒疊幛,特起文筆,峰之為最焉。蓋峰迥則風不平而波瀾生也。峰秀則鋒不露而雄渾出也。峰之所系大矣哉!
... 碑記全文請按......
石牛堡文昌行祠碑記
石牛堡文昌行祠碑記 年份:公元1853
婁鐘
梓潼縣石牛堡文昌行祠,鳩工年餘,約費千餘緡,未竣。適壬子夏,余承乏斯土,爰與同寅諸僚暨四境之樂善者,繕簿募緣,庀材縮版。公暇覽地形,酌字向,乃改拜殿為靈官樓,移廊為僧舍,附祠為客廳,畫變態乎其中。復購鄭牛二姓地,創家慶... 碑記全文請按......
小七曲建廟記
小七曲建廟記 年份:公元1852
婁鐘
石牛堡小七曲山,山脈來自石牛,長岡蜿蜒。雁門在右,天馬在左,臥龍對峙,雙峰擁後。諸峰來朝,勢若星拱。咸豐二年,余署理邑篆,過境觀瞻,見其地雄勝,因建桂香以及家慶堂等廟,皆仿七曲之規模,名曰小七曲山。諺云:半麓彎環,七曲一般,...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川主廟碑記
重修川主廟碑記 年份:不詳
陸才倫
大禹導江而後,沫水為民害猶數千年,至秦守李公,乃鑿離堆以束水,而分內外江以濟民,由是蜀都遂為天府。古稱有功德于民者,莫此為盛矣。公之世系不可考,而其子二郎名亦無稽。古人不幸而湮沒者,所在皆然。在其人立德立功,固無求名之想,而後人... 碑記全文請按......
五龍臺碑記
五龍臺碑記 年份:不詳
石文卓
天下事善創者基不拔,善繼者力不朽。吾邑東關外水車壩,有五龍廟,古君維楨昆玉之所構也。神像輝煌,楹桷燦爛,瞻拜之下,令人肅然,但廟之規模初創,而神之香火無資,有蕭君諱金熔者,好善君子也。因與古君維楨商之。並偕古君之侄孫承宗,共助銀四十...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回龍觀紀略
重修回龍觀紀略 年份:公元1850
王炳森
風水之說,達人不言。然鍾毓之靈,實有其理。
邑南回龍觀,枕鵝洞,踞龍門。其前則道觀平臨,三臺鼎峙;其後則樓峰高矗,一氣盤旋。左右飛虹,臨空跨水。洵中流之砥柱,一邑之關鍵也。
廟貌巍然,環江面廓... 碑記全文請按......
新建清虛宮記
新建清虛宮記 年份:公元1848
羅祥麟
吾龍士民誕蒙三豐先生之蔭,爰為立祠。正殿以禮祀坐像,而以弟子余于舍沈線陽,配之抱廊,以祀行像。而以弟子江圓通、沈萬三,配之重室。上為上帝香案,配以先生之師,及先生之祖,示不忘本也。為亭二:一丹亭,一琴亭也。池二:一鳶魚,一...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