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元
玄禧觀記
玄禧觀記(略)
長春宮之南有觀曰玄禧,昔開遠坊李忠道者,嘗建長春真人堂於此,以奉香火。甲午夏,忠道以地歸之真常李公。乙未秋,道眾雲集,觀始創建,真常公名以玄禧。北平王粹記其本末云。
(《元一統志》)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頁。)... 碑記全文請按......
窩闊台立國子學詔書碑
窩闊台立國子學詔書碑[1]
道與朵羅[ ]、咸得不、綿思哥、胡土花小通事、合住、迷速門,並十役下管匠人、官人,這必闍赤十一個孩兒,教漢兒田地里學言語文書去也。不選。但是,可以學底公事呵也。教學者,宣喻文字。但是你每官人底孩兒每,去底十八個蒙古孩兒門根底,你每孩兒每內,更揀選二十二個作牌子... 碑記全文請按......
清都觀記
清都觀記(略)
定庵老人吳章記,辛卯年四月立石。
提點長春宮大師宋德方得紫微之故地,立混元像於中,名其觀曰清都。清都紫府乃上界神仙之所居也。觀宇既成,大集道侶,與京城士大夫共落之。
(《元一統志》)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頁。)... 碑記全文請按......
謁周公廟記
謁周公廟記[1]
王 煒
洪武辛亥春,余還自西陲。以閏月二十五日戊寅至岐山縣。明日,謁周公廟。廟去縣十五里,出城循澗水西北行至山下,乃折入山之腹,而廟在焉。至是,四面皆絕壑峭壁。其間平地東西僅五六十步,南北如之而稍修。形勢殊幽阻。廟東北十數步有靈泉出岩石間,即澗水所從出也。廟之建,... 碑記全文請按......
皇元制授諸路道教都提點洞陽顯道忠貞真人井公道行之碑
皇元制授諸路道教都提點洞陽顯道忠貞真人井公道行之碑[1]
資善大夫前陝西諸道行御史台御史中丞何約撰,行南台監察御史真聖奴書丹,大中大夫陝西奉元路達魯花赤呵剌卜花篆額。
聞夫真人者,官天地,府萬物,誠意心,遺耳目。解帝懸而不受塵攖,滌玄覽而弗令欲縮。探混茫於太素之先,窺鴻濛於太樸之隩。... 碑記全文請按......
靜明宮瑞槐記
靜明宮瑞槐記[1]
承務郎延安路總管府推官李拱書。
五臺山靜明宮瑞槐記
雲溪子王湛然者,吾之方外友也,不遠跋涉,謁予於甘水書院。謂予曰:我洞陽顯道忠貞真人井公,居耀州五臺山靜明宮有年矣。道沖胸宇,名振寰區,深閉而不出也。時至元庚辰秋七月,望有青氣三道,沖乎天而貫乎宮,現乎晨而散... 碑記全文請按......
御香記
御香記[1]
承務郎延安路總管府推官李拱書丹,三洞講經師賜紫王道清篆額。
至正改元,辛巳五月日,特進神仙大宗師凝和持正贊元翊運苗真君高弟井公制授諸路道教都提點洞陽顯道忠貞真人,轉教於大長春宮,有司給駝馬扈從車駕,巡幸上京。秋七月,受命仍真人名號,主領陝西大重陽萬壽宮事。公承命,趣裝... 碑記全文請按......
餞洞陽西歸詩
餞洞陽西歸詩[1]
奉餞制授諸路都提點洞陽公西歸故隱希笑擲[ ]。終南野[ ]井道泉頓首。
嶺上雲霞澗下泉,玄都(子午谷玄都壇)顯化(顯明宮顯化堂)兩因緣。地分涇渭餘三舍,面隔參商二十年。攜手燕山應偶爾,分襟薊水復茫然。他時料得思君處,記取秋風夜月天。至元丙子真元日住持門人焦德潤上石...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玉泉觀記
重修玉泉觀記[1]
奉訓大夫前陝西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潘汝撰並書。
聖元有天下,崇尚元教與釋氏等,聽其營建。四海之廣,萬民之眾,在在有之。澄城西界之涯,有觀曰玉泉。實和陽子李公棲真之所。山水明秀,林木鬱然,面勢壯麗,真一方之福地也。其徒純靜大師王君永謙,善繼先志。君世為白水豐邑里人,... 碑記全文請按......
元漢會文聖旨碑
元漢會文聖旨碑[1]
上天眷命,皇帝聖旨。大道無名,誕啟玄元。之造至人,有作允符,歷數之歸。昔太祖漠北以龍飛,伊長春山東而鳳翥,明宵胥會,宗教肇興。何替德於八傳,肆求賢於一派。輔道體仁文粹開玄真人孫德彧,雅師清靜,克寶儉慈。探老易之精微,搴經科之靈秘。雖深資於天樂,實光緒於丹陽。提振綱維,...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