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元
清真觀碑(碑陰)
清真觀碑(碑陰)[1]
碑在縣西四十五里清幽觀內
披雲天師門下重修道眾法屬孟州在城神霄宮馮慶祥,濟源縣鐵岸龍祥宮王志謙、楊八仙、楊志通、衛志通、范元一、李志超、張志通、趙志慶、許道祥、[ ][ ]童,本村張二、李大大、張呂德、張里正、王明、趙百戶、耿大、耿德、許大、耿二,留住許德、魯... 碑記全文請按......
崇真觀碑
崇真觀碑[1]
濟南杜仁傑撰,宣授奉訓大夫滕州知州劉謙書丹,行泗宿總管府經歷侯[ ]篆額。
蒲城之為邑尚矣。介於九河之間,鄰於大行之左,河內公之惠政仍存,蘧伯玉之遺墟尚在。至於東連魯界,民霑禮義之風;南距梁園,地接豐饒之美。可謂天下之樂郊,中原之通達者也。式屬前金滅亡之際,會當聖朝開... 碑記全文請按......
長垣縣岱嶽觀記
長垣縣岱嶽觀記
杜仁傑
泰山作鎮東夏,實天下長養之方也。生民之魂魄於是乎收,艮位之陰陽於是乎代,萬物於是乎資始,百王於是而柴燎。豈非其所謂邱垤群山,臣仆四岳父者?是以四海之內,妙而祭之者,所在咸是,曰州、曰府、曰縣,往往目之為行宮,尊之極也。今蒲之西呂墅舊有岳廟一區,蓋與衛靈公之祠鄰... 碑記全文請按......
浚州重修神霄宮碑
浚州重修神霄宮碑
正書,至元五年,在浮邱山。
葆真大師燕京大長春宮元學講經賜紫彭志祖撰、書丹並篆額,天党牛潤洎男居信刊。
浚距滑迤邐而下者幾一舍,高原峻阪,地曰浮邱。境勝氣清,人跡罕到。其下視清河,綿亙數百里。直西南而北,大丕紫金,與此邱三山品峙而立。曩自天塹彌漫,分流山趾,孥... 碑記全文請按......
龍泉觀征明師道業碑
龍泉觀征明師道業碑
存,正書,在司空洞林姓墳東。
大宗師真常上宣教真人,真人准國朝之例,降名為龍泉觀。觀之後,山之足,有泉出焉。清泠甘冽,適飲濯灌溉之宜。旱不加涸,雨不加溢,若有神守之。泉之神非龍而何?有旨哉!先生居山者二十餘年,抱谷[ ]鄭子之幽懷,有北山愚公之雅志。作勞之外,兀然... 碑記全文請按......
大朝蒙古國滑州白馬縣太平鄉岳村創修寧真觀碑
大朝蒙古國滑州白馬縣太平鄉岳村創修寧真觀碑
在城南十八里岳村寧真觀,今存,正書。
金台講師孫志恭撰,沂陽吏殷通甫書丹篆額。
大矣哉,金[ ]之教。洋洋乎,浩浩乎,莫之能禦也。如春風既至,和氣無方。百草千花,寸天尺地,未有不生者也。自我教祖重陽師父,初[ ][ ]荷一瓢一杖,棲棲...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長春觀記
重修長春觀記[1]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治牆村朝真觀
古燕姬元撰,正書,中統五年,存。
太行之腹,孟水之陽。紫壇王屋之連橫,天開圖畫;修竹茂林之挺拔,地顯神工。民物相宜,山水明秀。群真往來之地,居民富庶之方。煉士修真,多在是焉。河陽之北,不及三舍,名鄉曰治。治鄉之中,觀曰長春,古有... 碑記全文請按......
玄元觀碑記
玄元觀碑記[1]
本朝歲次庚申九月丙寅朔丁亥日長安希皓逸人撰,新關參吏范璉篆額書,棲跡羽衣毛道能刊。
夫深山大澤,實龍蛇之所居,喬松勁柏,非[ ]螻所能生。鸞鳳不生於枳棘,至人偃息於山樊。高蹈煙霞,芝耕雲臥,聲利不能入者,其惟我王公其或似之歟!公諱志希,字子玄,磁州武安人。生特稟異,... 碑記全文請按......
滎陽修建黃籙大醮記
滎陽修建黃籙大醮記
姬志真
太歲屠維協洽,春正月,滎陽袁公崇建黃籙大醮,封治壇墠,陳列像儀。越三日,預告同盟,庇物蕆事。望前三日,為始行道。夤奉三境高真,上下神祗,所以薦濟親屬,遠近亡化,兼波及本路覆絕無皈之魄洎有主無祭者,投壇附薦,以致孝子順孫,思宗念祖,酬恩報本,禮也。原其所始,... 碑記全文請按......
滑州悟真觀記
滑州悟真觀記
姬志真
吾道如海。百川九野之水注而不為有餘,十載九旱之災而不為不足。以無窮金璧投之而不見,以無窮穢汙投之而一如。能浮蝦蟹之微,能運鯤鯨之大。以容而無擇也,故能總;包而無辨也,故無外。然而非形跡之可見,非聲色之可求,存乎日用動止之間,而繼之以善而成之以性而已。久之則能與造...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