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元
玄禎觀至德真人記
玄禎觀至德真人記
王 構
師諱志保,字德全,通真子其號也。出於祁丘程氏,世業農,祖考以隱德著。師性稟端潔,幼不葷食,不嬉狎。稍長,儀觀秀偉,寡言笑,屏居一室,翛然有離塵之想。首謁真定之五嶽觀,一老師見其玄機超解,日用合律,勖之曰:崇秘嚴科,妙宗正化,非可以淺近期也。世之真逸皆有師承... 碑記全文請按......
創修棲雲觀記
創修棲雲觀記
段成己
榮河,古河陰也。漢以來為大縣,武帝始祠後土汾陰脽上,四方郡國各繕治宮觀名山以望幸。道教之興,蓋濫觴於此。相傳千數百年,其間一消一長之不同,而道自若也。國家以馬上取天下,軍務倥傯,日不暇給,首宗崇此教,尊道德之人,居之京邑,以示天下,天下風靡從之。自天兵南牧,大夫... 碑記全文請按......
通玄觀記
通玄觀記
石存廟中
正書,至元十七年宋道文,任志潤書。
主通玄觀吳君志堅,潞州長子縣吳村人。曾祖立,仕宋至本州觀察使。祖琦,仕金為本州教練。父太,潛德不耀。家世大農,饒田宅財畜。君年十七,丁中州兵亂,流離燕薊間,因禮興州清虛觀清虛大師杜志明為師。長春真人嘉其服勤不怠,錫以今名。...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媧皇廟碑
重修媧皇廟碑
碑高九尺五寸,廣三尺七寸三分。二十五行,行七十字。正書。今在趙城縣。
翰林直學士朝請大夫知制誥臣高鳴奉敕撰,奉議大夫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臣胡祗遹書,嘉議大夫侍御史臣王博文題額。
中統建元,有詔敕郡國名山大川、五嶽四瀆、聖帝明王載在祀典者,所在以時致祭,有司承流... 碑記全文請按......
創建長春觀碑銘(並序)
創建長春觀碑銘(並序)[1]
鄉貢進士王元吉撰,彪陽逸士劉元澤書丹,東溪逸士郭文興篆額。
夫道者,虛無妙用,自然之謂也。本乎其原,出於太極之先。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恍惚不可以為禮,而變通莫測,陶熔萬類,分判兩儀,則不知然而所以然。曩之賢智,得[ ]悟[ ]淵之又淵,亦能沖舉登天,超凡...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大純陽萬壽宮之碑
重修大純陽萬壽宮之碑
王 鶚
粵自兩儀奠立,萬類賦形,凡天壤間名山大川,地靈物秀之處,必有高人異士毓焉。厥惟中條之南,大河之北,有鎮曰永樂,東鄰古芮,西腋首陽,昔稱天下福地之一,信哉!鎮之東北僅百步許,曰招賢里,土膏泉冽,草木暢茂,實純陽真人呂公之世居也。公諱岩,字洞賓,父祖皆第進士... 碑記全文請按......
創建重陽觀記
創建重陽觀記[1]
碑連額高九尺九寸,廣三尺四寸。三十行,行五十六字。字徑一寸,正書。額題“創建重陽觀記”六字,篆書。今在大南邢村三聖寺。
本觀羽士薄子固書丹並篆,燕京大長春宮宣差總教天下都道錄佐玄寂照大師馮志亨撰。
天下之事有自微而至著,固不可以智求而力致也。實關冥數,豈偶然... 碑記全文請按......
玄元觀記
玄元觀記[1]
碑連額高三尺八寸五分,廣二尺五寸三分。二十五行,行三十二字,正書。額題“玄元觀記”四字,篆書。今在南王村復興寺。
在《易·蒙》之大象曰:山下出泉,蒙。今蒙峰之下,水泉玄流,不啻以十數。竊謂蒙山之所以為蒙者,蓋有取於是歟?循蒙峰而東,峪曰開門。去開門五里而近,有保聚曰南... 碑記全文請按......
會真觀記
會真觀記[1]
道者杜志元,晉城縣移風鄉招賢里水北村人也。其先本京兆杜陵人,後徙居平陽,十世祖遷於晉城。家世業農。正大戊子,志元夢一黃冠共談元教,曰:當與汝為方外遊,我今先往,速來行次。忽睹仙官儀衛甚肅,邀遮不得前。有白衣老人云:放令去,係尹先生下牒要者。人遂得行,見一臥屍。旁有人云:勿回... 碑記全文請按......
明陽觀記
明陽觀記
元好問
台州西南八里,紫羅山之麓,有保聚曰明陽臺。駘祠浮圖寺在其傍。舊有道院,廢久矣。鄉人欲修復之而未暇也。全真師姬志玄先住遼沁,亦嘗留宿於此。父老愛其道行清實,有尸而祝之之議。乃築環堵而居之。三四年,徒從之者益多。思所以立壇宇,儼像設,興游居寢飯之所,斧斤埏埴,率其人自親...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