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明

敕建東嶽廟會中碑記

敕建東嶽廟會中碑記(萬曆二十年1592)                              賜進士第、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修撰瀛海餘繼登撰;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西寧侯、前掌南京前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管事定遠宋世恩篆;內閣直制敕房中書舍人、預修大明會典、玉牒、侍經筵官古燕劉世隆書 ... 碑記全文請按......

敕修東嶽廟碑記

敕修東嶽廟碑記(萬曆二十年1592)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知制誥、經筵日講、玉牒、總裁臣趙志皋奉敕謹撰;承直郎、大理寺左寺副、預修國史、玉牒、侍經筵官臣趙應宿瑾如並篆額     都城朝陽門外里許有東嶽廟,正統中敕建,英宗皇帝御制碑在焉。越百餘年,而我皇上以聖母慈聖皇太后指拓而新之。維... 碑記全文請按......

敕修東嶽廟記

敕修東嶽廟記(萬曆四年1576)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知制誥、經筵事、國史、會典總裁臣張居正奉敕謹撰;詹事府主簿管典籍事兼司經局正字、預修國史、會典、侍經筵官臣何初謹書     自古... 碑記全文請按......

嚴大榮誥封碑

嚴大榮誥封碑(正德十一年1516)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道教之設流傳已久,蓋其清淨玄默之功亦可以資國家無爲而治之化。故其徒有造詣精深、修明教法者,朝廷亦因而褒獎寵異之,所以示勤於後來也。爾清微葆和崇道高士兼大慈延福宮住持嚴大容性質溫和,潜心內典,宗風有嗣玄教攸師。爰自出家至今卌載,以護...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東嶽廟碑

御制東嶽廟碑(正統十二年1447)     朕惟天生萬物,必資五行四時之佐,而後能成生長收藏之功;君主萬民,必嚴五嶽四瀆 之祀,而後能成惠養奠安之政。是故聖王之制,祭祀能禦大灾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觀於舜陟帝位與夫巡守四方,必望秩於山川,武王大正於商,必告所過名山大川之類。是已,而况君爲百...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真武廟碑

御制真武廟碑(永樂十三年1415) 明成祖     朕惟凡有功德於國者,無間於幽冥,必有酬報之典。天下之際,理一無二。惟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乘運龍飛,平定天下,雖文武之臣克協謀佐,實神有以相之。肆朕肅靖內難,雖亦文武不二心之臣疏附先後,奔走御侮,而神... 碑記全文請按......

*重陽宮廟産碑

    明弘治五年(1492年)立石。碑無撰書人。原散落在戶縣祖庵鎮北郊竹園西南約30米處荒野。1962年移竪於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尖首方座。身首一體,通高267厘米(其中座高50厘米)、寬88厘米、厚23厘米。分兩截刻,上截40行,行40字,下截字行不等。石尚完好,但大部分字迹...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祖庭碑

    明正統十年(1445年)立石。張楷撰文,戴弁書丹,莊觀篆額。原散落在祖庵鎮北郊田野,1962年移至戶縣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首佚,龜座。碑身高184厘米、寬102厘米、厚21厘米。座高50厘米、廣120厘米。碑文正書,23行,行41字。身座保存基本完好。《陝西金石志》、《續... 碑記全文請按......

*孔潜真書「天下祖庭」碑

          明正統二年(1437年)刻石。     題字刻於《重陽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碑陰。碑面正中楷書「天下祖庭」四個大字,字徑70厘米。上款題楷書「正一嗣漢天師張與材題額道祖說經台玄學弟子孔潜真重書」25字,下款題楷書「大明正統二年歲次丁巳孟夏粵四日重陽宮住持... 碑記全文請按......

東華觀修建玉皇閣記碑

    明萬曆十二年(1584),刻立。王三聘撰,蕭靜立石,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之東華觀內,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東華古觀,帝君號雖名,其中惟老子像。其創代無可考。西望樓觀,說經台、諸道場於次聯絡修道。後道侶蕃衍,嗣以構止而因分析也。...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