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明

重修古樓觀宗聖宮下院延生觀記

    明嘉靖元年(1522)十一月中旬刻立。尹文振撰,高宗輔書,王暘篆額。     碑爲螭首,失趺。碑身殘損。殘長1.2米、寬0.8米、厚0.25米。碑文行書19行,可觀者約400餘字。碑存廷生觀遺址旁,字迹尚清晰。   錄文: 重修古樓觀宗聖宮下院延生觀記    ... 碑記全文請按......

*永壽王樓觀題咏刻石

    明正德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1519年9月22日)刻立。永壽王題並書。     刻石呈長方形橫式,寬0.81米、高0.42米。詩、跋共12行。草書。後有圓形陽文印章一方。原石已佚,樓觀台文物管理所存有拓片,並重新刻石。其文如下:隱隱樓臺雲外」重,一溪活水過」仙宮。上師已化」青牛老,萬木驚...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洪妙庵記

    明正德十年(1515)十一月刻立。尹文振撰文,張翰書丹,武瓚篆額,傅仁、傅載、王鑾鐫,郝宗進等立石。     此碑原竪於樓觀下院洪妙庵內,今庵毀碑佚,樓觀台文物管理所藏有拓片。拓片長1.64米、寬0.78米。文19行,滿行44字。字迹局部殘損。   錄文: 重修... 碑記全文請按......

大明重建會靈觀記

    明弘治九年(1496)十一月刻立。王智撰文,尹文振篆額,劉瑀書丹,叶友才、叶文升鐫,邵繼泰等立石。     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200米處會靈觀遺址內,「文革」中已佚,樓觀台文物管理所藏有拓片。拓片長1.92米、寬0.78米。正文18行,滿行48字,字多殘損,約三分之一字漫漶不清。 ... 碑記全文請按......

*道教養生訣刻石

      明正統年間(1436一1449)刻。虛齋書,張浩刊。       養生訣共二句,刻於說經台老子祠大門內兩邊碑側。其中上句刻於《篆書道德經》第二碑左側,文正書,爲「□□□□□□□」(此處七字皆無法打出,參見碑文)七字,釋作「玉爐燒煉延年藥」;下句刻於《... 碑記全文請按......

太上老君抱一說

    明正統四年三月四日(1439年4月17日)刻立。孔潜真書,秦政刊。     原石已佚,樓觀台文物管理所藏有拓片,呈長方形,高0.53米、寬0.6米。正文13行,滿行15字。字迹稍有漫漶。   錄文: 太上老君抱一說      道生一,一生水,水生精,精者一物也。□]抱一... 碑記全文請按......

文昌行祠碑記

天道何言,二氣鼓其機矣。世運靡常,百靈效其用矣。大哉神乎,翊贊造化而歲功成,主宰民極而彜倫叙者乎! 文昌帝君炳曜上清,分光列宿。周雅興咏,則孝友昭宣;晉代發詳,則聰明亶錫。弭節吾蜀,示迹尤異。稽諸傳記,悉有明徵。若憑虛者可以談無,何唐宗見枯柏之形;若執一者可以圖遠,何宋臣收穫嘉之績。... 碑記全文請按......

天倉洞記

洞在江油西四十里天倉山上。志曰:「太乙真人所嘗居,名碧雲宮。」又曰:「洞中畜石,細白如米面,故名。」 嘉靖辛亥,予承乏保寧,閱郡乘,異其事。無緣一登之,以徵其說。明年壬子,督餉江油,時聞賢士大夫稱道天倉洞之勝。乃七月戊戌,約郡博致仕竇坪辛子萬選、國賓、鳳山鄧子萬邦、鄉進士蓮州辛子和往遊焉。山路多歧,... 碑記全文請按......

金榜山新地記

合州南壩金榜山崇道(下泐)廣新地記,造銅(下泐)目癸丑年開山,道人蔡雲□苦行開田,陳糧納差,供養三寶,祈求福慶,交與後人焚獻,分文不取。 承糧納差共費銀貳拾玖兩伍錢 才退還本人 蔡其昌上粮銀三兩東至鸚嘴石為界 王定國北至山石為界 南至分水牆根坟為界 西至分水下為界 東至李家花石為界 □總里王寵踏界...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