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z

欽造岱嶽靈應玄妙金像碑

敕賜護國洪慈宮碑記(天啓四年1624)                              賜進士第、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  文淵閣大學士、知經筵日講、制誥、實錄總裁博陽朱延禧撰             賜進士第、通議大夫、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      ... 碑記全文請按......

大道延祥觀碑

大道延祥觀碑(至元二十六年1289)     天寶宮知書趙清琳撰;頭逸人劉元杲書丹     去古日遠,無惑乎大道之難振作也。以今之道而言之,必以古之道爲洪荒誕漫而已矣。若是,則非特稽古(下缺)於今之教不亦難乎?故聖人所謂甚易知,甚易行,莫能知,莫能行者,果何如哉!我祖師東嶽先生劉公無憂,得法於上... 碑記全文請按......

燕京創建玉清觀碑

燕京創建玉清觀碑(正大壬辰1232之後) 雲夢趙複撰     一介之士,苟存心於愛物,則於人必有所濟。古之君子,抱負道德,不幸而不得有爲於時,猶當行之一邑一鄉,以盡己之職分。待其必不得已,則以活人爲己任。昔陸宣公以仁義之學輔德宗,晚貶忠州,辟瓮牖,終日端坐其中,書《本草》,制藥物,以惠州閭之有疢... 碑記全文請按......

敕建東嶽廟懸挂金燈老會碑記

敕建東嶽廟懸挂金燈老會碑記(順治十三年1656)     余弱冠時,間嘗稽古典籍,每於名山大川,輒不厭詳焉,故知太山爲五嶽之長。而東嶽之神奇感召,洋溢千人耳目間者,自古及今,歌誦無已。余竊欲揚□之,而終莫能形容其德之大之至也,何也?神之尊者,其澤無量□單言之不足以盡之,則長言之;長言之不足以盡之,... 碑記全文請按......

敕修東嶽廟碑記

敕修東嶽廟碑記(萬曆二十年1592)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知制誥、經筵日講、玉牒、總裁臣趙志皋奉敕謹撰;承直郎、大理寺左寺副、預修國史、玉牒、侍經筵官臣趙應宿瑾如並篆額     都城朝陽門外里許有東嶽廟,正統中敕建,英宗皇帝御制碑在焉。越百餘年,而我皇上以聖母慈聖皇太后指拓而新之。維... 碑記全文請按......

敕修東嶽廟記

敕修東嶽廟記(萬曆四年1576)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知制誥、經筵事、國史、會典總裁臣張居正奉敕謹撰;詹事府主簿管典籍事兼司經局正字、預修國史、會典、侍經筵官臣何初謹書     自古...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真武廟碑

御制真武廟碑(永樂十三年1415) 明成祖     朕惟凡有功德於國者,無間於幽冥,必有酬報之典。天下之際,理一無二。惟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乘運龍飛,平定天下,雖文武之臣克協謀佐,實神有以相之。肆朕肅靖內難,雖亦文武不二心之臣疏附先後,奔走御侮,而神... 碑記全文請按......

中都十方大天長觀重修碑

中都十方大天長觀重修碑 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鄭子聃奉敕撰     大定十四年三月,戶部尚書臣仲愈、勸農使臣僅言奏:十方大天長觀館御既安,像設既嚴,敢以聞。是月既望,天子暨皇太子率百執事,歙謁修虔,遂命爲道場三日夜以慶成。先是,召西京路傳戒壇主清虛大師閻德源住持,敕授提點觀事。越十九年秋九...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祖庭碑

    明正統十年(1445年)立石。張楷撰文,戴弁書丹,莊觀篆額。原散落在祖庵鎮北郊田野,1962年移至戶縣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首佚,龜座。碑身高184厘米、寬102厘米、厚21厘米。座高50厘米、廣120厘米。碑文正書,23行,行41字。身座保存基本完好。《陝西金石志》、《續... 碑記全文請按......

大元敕藏御服之碑

    元延祐二年(1315年)刻立。趙世延撰文,趙孟俯書丹,李孟篆額。原散落在戶縣祖庵鎮北郊田野,1962年移竪於戶縣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螭首龜座。通高523厘米(其中首高140厘米、座高40厘米)、寬138厘米、厚35厘米。圭額篆書「大元敕藏]御服之碑」8字。碑文正書34行,... 碑記全文請按......